四川古称“蚕丛之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一直是四川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近年来,四川省借助“东桑西移”的东风,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在全国蚕桑产业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一席。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突破路径之一,四川省大力培育“川桑”为代表的“川字号”特色农业,为传统的蚕桑产业激发了新动能。
正值桑葚采摘季,四川农村日报记者连线各地“把果言桑”,了解果桑最新动态、把脉行业发展新方向。
眼下正是桑葚成熟时,4月10日,在简阳市江源镇团岭村的桑葚基地里,一簇簇黑紫相间的桑葚挂满了枝头,上百名游客徜徉在桑树间,体验休闲采摘的乐趣。“基地里种植了粤椹大10、蜀椹1号、嘉陵30号、台湾72C002 等果桑品种,总计3000亩,大面积的粤椹大10已经成熟,上周末每天都会有200至300人前来采摘。”团岭村纪委书记李胜衣说。
“桑葚富含芦丁、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其成熟季节靠前,此时市面上可选择水果不多,在让游客体验动手采摘乐趣的同时还有极强的科普教育价值。”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省蚕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刚研究员这样解释川内各地桑葚休闲采摘日益受欢迎的原因。
来自省蚕业管理总站的数据显示,全省桑果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截至去年底,四川省果桑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新鲜桑果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四川省已成为我国桑果生产第一大省。
四川省有果桑种质资源近100个
4月11日,在位于南充市顺庆区潆溪镇的省桑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几百株桑树高矮不一、树型各异,每隔几株就是一个品种。一串串黑紫红粉相间的桑葚果实在碧绿叶子中跳跃,黑红色的、紫红色的、像“毛毛虫”的……酸甜多汁,口味不一。
刘刚介绍,这个种质资源库保存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优良果桑品种近100个,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果桑种质资源库,“目前四川省内主要种植的果桑为粤椹大10、蜀椹1号/2号、嘉陵30号、红果1号/2号、台湾72C002和台湾长果桑等10余个品种。”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四川省规模以上果桑基地县(市、区)已达20余个,成片进行规范管理的果桑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德昌县、盐边县,川东北地区的南部县、嘉陵区、西充县,川北的绵阳,川南地区的内江市资中县、东兴区及成都等地。
高标准建园技术打造发展样板
“多亏了专家们为合作社筛选的果桑品种和技术支持,我们基地才能发展得这么好。”4月12日,在西充县莲池镇莲池村的晟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里,基地负责人陈昱杉感慨道。该合作社流转了300亩土地用于果桑栽植,在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的技术帮扶下,年产新鲜桑葚300余吨,开发新产品3个,带动了40余户桑农从事果桑生产,实现了社员增收,合作社增效。
这些果桑种植技术,大多依托于省农科院新都基地果桑标准化种植示范园。该园区集中示范果桑标准化栽培、免除草免耕、果桑快速丰产建园、“果桑一病一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了一年栽植、两年投产、三年丰产的建园目的,同时果桑菌核病、椹瘿蚊防治效果在98%以上,示范的果桑新品种品质好,风味佳,经济性状好,亩产900-1200公斤。
目前,全省桑葚的盛熟期从3月下旬(攀西地区)至5月上中旬(盆地周边地区),持续一个多月,价格每公斤约在10元至60元不等。“我们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布局了更具观光吸引力的果桑品种,像今年新嫁接的台湾长果 桑,每公斤可以卖到80-100元。”陈昱杉很是兴奋地说,“明年长果桑和白玉王就能迎来盛产,欢迎游客朋友前来休闲体验。”